getImage.jpeg-1326786119

《人才管理大戰略》是一本讀起來很有安全感的書。不僅通篇起、承、轉、合結構相當工整,也提供了相當完善的人才管理執行步驟、內涵,並列舉出許多個案作為讀者或者企業的表率。

自從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在1997年鳴發了人才戰爭的第一聲砲響之後,近二十年來,人才管理的領域處在一個既新穎又神秘的地位。國外紛紛有學者與商管顧問單位,分享實務與發表見解。然而,儘管這個議題的危機意識日漸升高,但素材仍然有其限制。雖然人才管理原本便發跡於實務界─不限於本書所列舉之個案─有許多標竿企業在此類措施未被命名之前,或許已有行之有年。但不論在措施,或各項人才遴選的定義、指標、權重,都可能有大相逕庭者。包括對於「潛能」指標的認定,在不同的學界文獻中,都有諸多不同的見解與歸納、分類。整體尚且如此,如同書封所提及,特別是在華人著作中,完整架構人才管理的分享非常罕見。

不過在華人組織中要執行導入人才管理的精神,確實有某種程度的困難。受到文化與價值觀的影響,華人組織在組織行為中甚至被列為特殊的一塊研究領域。除了有權力距離與集產主義的氛圍外,台灣的中小企業與家族企業都是不利於植入人才管理的環境。而本書卻特地保留了一個章節,闡述各種接班的情境,以及按部就班的應對方式,相當具有參考價值。

同時,雖內容面面俱到且豐富,但若僅將本書當作一本可以按圖索驥的操作說明,或人才管理措施的索引,便顯得可惜。筆者認為,本書的核心落在在第二到四章,亦即斯巴達人才供應鏈模式、人才規格說明書以及訂定人才管理行動方案

由於人才管理相較於一般的人力資源管理,更重視人力資本在策略規劃中所能扮演的角色。也因為針對特定對象投注更多資源,承擔更多風險,人才管理亦更偏向菁英主義。在執行人才管理之前,須先檢視自身的文化與計畫結構的契合度故,即便卷中提及許多典範或標準規格的規章與流程,仍能酌予整其經絡,以求內化。

此外,也不必急於一步到位。有些組織為了能建置公正、權威的選拔指標,可能在初期就拋擲許多資源卻無所進展。若以瑜珈運動來做為比擬,在能力還不足以觸及目標的階段,永遠有階段性的伸展方案能適應,並仰賴政策的堅持、決心,與初衷來達標。本書提供了98%的人才管理作為戰略,餘下的2%還需仰賴經年累月的努力。

arrow
arrow

    HR de Cip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