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以「翻轉企業未來!」為題,用聳動的字眼烘托人文學的影響力。看了原書名,卻因為是韓文而無從得知副標「巨頭科技公司在找的人才」是否為了增加銷售,才下的內容。因為如果帶著功利的心來看這本書,就有點本末倒置了。

本書起頭確實以,標榜0跟1的科技業,開始注重人文學人才為引言。但截至作者為文為止,在韓國所觀察到的傾向仍然是「企業偏好擁有人文素養的理工人才」,並持續排擠人文學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。作者所描述的情境雖發生在韓國,在台灣也不遑多讓。雖作者未提及,但筆者以為,文、史、哲、藝的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的失落,將可能導致人文學傳承的崩壞,逐漸步往黑暗時代。

作者用許多案例指出,人文學應用在企業與產品上成功的實證,並定義出企業經營必備的五種人文素養:

  1. 高雅與高品質
  2. 倫理與道德
  3. 創意與訊息內容的應用能力
  4. 以人為本的觀點與對他人的理解
  5. 批判性思考與表達能力

五種素養,作者分別各用一章的篇幅來說明與論證。但總得來說,人文學的範疇「文史哲藝」訓練這些素養的方式不外乎,大量的接觸廣泛的思維連結不安現狀的懷疑與批判,以及追求真理沒有功利的純粹性

作者提到,高雅與高品質並非來自昂貴的用料、取材;而是一種無法取代的風格。人生而對具有風格的物品感到嚮往。而作者用了「上流貴族」與「嘻哈、搖滾」來對比,所謂風格與價值感,絕非貴氣,而是「首創的衝擊」與「作者的意念」和受眾產生的共鳴。比如說杜象的噴泉,一個便斗被當作藝術品陳列確實是首創,而基於杜象本人的背景,能促使觀賞的人們去思考其中的訊息。在這樣的創作與受眾的交流中,風格油然而生。再提到嘻哈、搖滾以及作者忽略的爵士,能夠從次文化邁上主流,便是因為其獨到的風格,對人具有感染力。有些人天生才華過人,但作者強調,人文學的素養透過後天培養,也能具有辨識風格的直覺。這種直覺,在企業中,能夠畫龍點睛地為產品添加附加價值

又倫理與道德自然是哲學所討論的重點。同時也是企業能在這個技術競爭激烈,且投機主義盛行的時代,能與其他競爭者產生差異性的絕佳選項。特別是書中提到,善行與濫好人的差別;在於是否「自愛」。許多人犧牲奉獻,但讓家人過得清苦,或是對外人慷慨,對親人反而無餘力關愛。這種自愛的評估,來自於對自我的批判與哲思,要經過一組思維系統的輪轉,才能真正定義自己的作為究竟是否能夠稱之為善行企業,在憑藉財大氣粗,大行捐獻之道的時候,是否在乎內部人員的品格,與行事準則。使其表裡如一,則是關鍵。

至於後三項素養「創意應用、對他人理解、批判表達」與企業的關係,則可統合論之。人文學素養的基礎來自於灌注大量素材,藉此彼此呼應、串接,透過重新組裝而能蹦出新的火花。越熟悉此法者,越有機會獨步產生創意。賈伯斯之前,沒有人告訴他電腦需要豐富的字體,但他直覺認為這件事能讓「計算機」錦上添花。他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生演講中,便提到此舉來自大學時受到校園中手寫字體的薰陶。另筆者也呼應已故資深廣告人孫大偉曾言,創意不是坐在辦公室埋頭苦幹、熬夜就會自己冒出來的;創意的誕生在於過去累積了多少生活體驗。人文學素材,有豐富的「人活過的痕跡」。學習人文學可以大大地拓展這種視野。

承前述,這也是為何透過接觸這些素材,能夠對他人更具有同理心,能夠以他人的角度換位思考;並且把持「以人為本」的觀察。對企業而言,不論是B2B還是B2C,最後產品或服務者的使用者,都會是人。而時常為人詬病工程師不注重UX的現象,也不能全然責難工程師。只能說術業有專攻,如果能與人文學觀察者多加交流,也許更能突破盲點,使終端使用者經驗令人驚艷。

最後,批判與表達能力,則關乎「溝通」的質。哲學強調永不停止的懷疑與批判,追求絕對的真理。在思辯的過程中,塑造出清楚而有脈絡的邏輯思維,表達亦增添說服力。

綜上所述,本書核心概念,似乎呼應了Simon Sinek的黃金圈理論:「人們會買WHY you do,而非WHAT you do。」創造那種與「人或萬物」的連結、與受眾產生共鳴,或許不見得是企業短期內大發利市的關鍵,但卻能大大提升永續經營的機會。

至此,作者用了大半篇幅捍衛「人文學」的影響力,讀者終究要問:「那麼,人文學究竟該如何實用呢?」作者建議了學習人文學的方法,除了需要時間累積之外,使人文學不死的終極武器是「永保好奇心」。對每件事提出疑問,並且試著去解釋出觀點。面對現象、面對事件、面對人皆是如此,便能夠更細緻地觀察出未來趨勢與社會需求。筆者認為,把握住此中心思想,即能克服大眾對人文學吊書袋、老學究、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。

最後,本書並非獨厚人文學本科人才更具職場競爭力,而是呼籲,凡意圖後天培養人文素養者,都應保有學習的純粹性、真理的絕對性與批判性思考。撇除掉功利的心態與投機主義,方能落實人文素養的內化,真正地走進以人為本的世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R de Cip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