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這是記帳城市入門者的節能攻略CH2。是以社會福祉(Social Welfare)最大化為前提,進行城市經營的系列文章。如果有興趣的話,就繼續看下去吧!!

原則上,只要通過新手教學都能上手。而敝人即將分享的是,這座城市的「潛●規●則」。上一回「Ch.1 建築工與領土的誕生」,解構了整座城市被建造的邏輯。接下來要跟各位分享的是,如何增加自己在本應用程式中的優勢

一、記帳城市中的交易媒介

本應用程式中的交易媒介有兩種:(1) 金幣   (2) 鑽石   。交易管道與活動如下:

(1)金幣

取得管道:於「可營利建築」(非公共設施與特殊建築)配置市民提供勞務所產出。點入建築物的「i」資訊項,可以看見該建築「營運時間內」,每小時的產出金額以 (x)/hr 表示。是標準用時間換取金錢的佛系被動收入。

消費用途:所有「建築物」與「市政中心」升級用。市政中心可升級的服務分為三種─財政、經濟、民生,各有其功能與價碼。詳見後續章節「記帳城市的經濟學」。

(2)鑽石

取得管道:(1)課金 (2)完成指定任務(3)觀看廣告

消費用途:(1)升級建築工小屋(2)升級高等或稀有建築的附加條件(3)聘用未覓職人員(4)金幣不足時作為抵用;原則上就是在本應用程式「遊戲化」的部分增加門檻,促使使用者為平台的存續做出貢獻。

為能了解鑽石的重要性,擬先從消費用途開始說明,請參閱以下依序介紹:

(1)升級建築工小屋

記得我們上一回說到每日的建築工人「預設5」嗎?表示每日最高取得的領土數量為5(不論是建物或公園)。如果不滿足於城市發展的進度,是可以透過「升級建築工小屋」來擴充每日建築工人數上限的。建築工小屋總共可以升級兩次,每次可以多增加一名工人。亦即,「Lv2→每日領土上限=5+1;Lv3(Max)→每日領土上限=5+2」。

但是建築工小屋的升級可所費不貲。第一次升級要價500鑽;第二次升級要價1000鑽。好處是領土數量成長快,人口數開放也快,進而可以指派較多市民進入建築物服務獲得收入。但是...

警語!!對於城市發展進度較沒有企圖心的使用者,我個人建議「不要升級建築工小屋」。再重複一次,對於「城市發展進度較沒有企圖心」的使用者,「不要升級建築工小屋」。

(2)升等建築的附加條件

為什麼說佛系使用者千萬別任意升級建築工小屋呢?因為鑽石是很珍貴的。在上一回有提到,相同的建築物可以兩兩合成為「高一階」的建築。為了增加使用者「成就解鎖」的層次,除了特殊建築(註釋)以外,從Lv3→Lv4的過程中,就會經歷「選擇升級內容」的決策,而不同的升級內容決策之間,「金幣耗用量」是完全相當的,主要的差別就在於附加要求的鑽石數量

通常使用者都會從成本較低的0鑽選項開始發展,但無論如何在Lv5→Lv6的過程中,一定會被要求特定數額的鑽石。Lv7→Lv8亦同。所以,如果在建築工小屋的升級上消耗了大量的鑽石,而提升金幣的收入能力,但對於城市的景觀,還是會有一定的門檻。特別是越稀有的建築物,要求的數目越大。如果從4等就開始索取鑽石的建築物,用下表就可以看出,即便是最低廉的建築,升級到目前最高Lv8,要累績當過路費鑽石的數量還是很驚人的,:

回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小計
Lv4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+20 320
Lv5   +0   +0   +0   +0   +0   +0   +0   +0 0
Lv6       +50       +50       +50       +50 200
Lv7               +0               +0 0
Lv8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+80 80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合計 600

在沒有課金的前提下,每天可以獲取的鑽石數量約8~16顆不等。相較於金幣的被動收入,附加鑽石的門檻可不容小覷。但具體的建築升等策略,請見CH3通貨膨脹完整說明。

(3)聘用「非覓職中」人員

警語!!不要用鑽石聘用「非覓職中」人員。切記!!不要用鑽石聘用「非覓職中」人員。

在城市中遊走的人物裡,有些頭上會有信封圖樣是可以無條件聘用的,但大部分的城市貢獻度都不高。有時候看見指數爆棚的遊客,會讓使用者失心瘋地用鑽石雇用。但此舉會讓使用者悔不當初。詳情將會在「記帳城市的人力資源管理」一回中具體說明。但是請切記,強烈建議莫用鑽石聘用「非覓職中」人員。

(4)金幣不足時作為抵用

當合成建築物的過程中,卻遭遇金幣數量不足時,應用程式會告知使用者「金幣不足,是否改以鑽石支付」。注意,不是補差價而已,是「全額以鑽石支付」。差1,000枚金幣,100枚,甚至1枚,只要選擇鑽石方案,就是扣除全額鑽石。如同前文所提及,金幣是「被動收入」,每個小時都會自動進帳。但鑽石可不同,鑽石是要課金,或用努力去爭取的。兩者的邊際成本可是天差地遠。因此,四者中,顯然這是最不值得投資的一項。

為何要一直強調鑽石很珍貴呢?我們回過頭來分享鑽石的取得管道吧!

※(1)課金: 很直接,也很直觀。是直接回饋給程式製作團隊的方式,也是最輕鬆越過各種門檻的作法。因此能力許可的話,想課金,也是對製作團隊的一種鼓勵。

※(2)完成指定任務: 本應用程式很可愛,每隔一段時間,會設計一些小任務給使用者挑戰。完成之後就可以得到宣告的獎勵鑽石數。一般不脫三種型式:找人、找車、找物品。但這也是本應用程式精巧設計之處,隨著使用者的城市擴張,各式各樣的人、車會充斥整個幅員廣大的城市,指定的任務標的便會淹沒在茫茫大海中。因此完成任務的難度,會隨著使用者的城市發展呈現「指數型地上升」。

由此可知,趁入門期間,盡可能多完成一些任務,會是累積鑽石的好機會。這意味著,可能必須較為頻繁地,如「每三十分鐘,沒有記帳也必須開啟應用程式來解任務」。等到城市擴張到一個程度之後,就只剩下下面這個方法,可以比較有效率地獲得鑽石了。

※(3)觀看廣告: 觀看廣告的回饋很容易,一支1鑽。而應用程式每天過00:00就會刷新「可立即觀看的廣告額度」,8支。如果用一天的時間把8支5~30秒的廣告播完,當日的鑽石收入就是8顆。但假設,一早醒來刷牙時間就把8支廣告都播完,接下來「每半個小時,都會釋出一次觀看廣告的機會」。觀看廣告相對解任務的機會成本是低的。使用者可以一邊做其他事情,一邊簡單地點開App,按下螢幕上鑽石的icon播放廣告。然後過一段時間周而復始。按照一般人的生活作息,如果順利的話,一天的鑽石收入或許可以超過8+8,甚至8+16。但即便如此,600顆鑽石還是望塵莫及地,因此,請謹慎使用。

本節小記:除了用途(2)升級建築物,能不消耗鑽石,就別用。

二、市長的責任

身為市長請注意!!  每個等級的「可營利建築物」「單次營運時間」都不同。不分類別,Lv1 之建築物皆為3小時,Lv8 則為24小時。要「啟動」營運時間須要手動。當使用者把市民配置進可營利建築物中,建築物上方會出現一個打卡鐘。請輕觸建築物,即可啟動該次營運時間。待該棟建築物的該次營運時間結束,將停止產出,直至下次User再手動觸發方可啟動。

所以市長為何如此重要呢?就是要啟動整座城市的運作啊!!即使是被動收入,也是須要照顧的。此外,市長還有另外一個相當無可取代的任務就是─升級市中心。

市中心有三種功能可以升級分別說明如下:

  1. 財政:掌管金幣可儲存額度的「上限」─意思就是說,一個城市有錢,你不拿去投資,就會限縮她發展的空間。一杯滿的水,不把她喝掉,如何裝下一杯呢?因此,當有足夠的金幣可以消耗的時候,我會建議優先升級「財政中心」。讓她可以裝下更多城市稅收的潛能,再來陸續發展建築物或其他市政升級等等事務。
    如果你問「財政中心」跟「建築物升等」孰先孰後,我會誠懇地建議,「財政中心永遠優先」。因為建築物升等會伴隨著通貨膨脹啊啊啊RRRRRR(詳見CH3通貨膨脹)
     
  2. 經濟:這個功能相當相當地特別,嗯...真的非常的捱拗,因為如果使用者為了城市的經濟好,我就不推薦投資市政中心的「經濟」等級(冇耐何Orz)  畢竟這個應用程式裡頭的經濟等級真的超不經濟的。升等之後唯一的所獲只有「解鎖交通工具圖鑑」=   =跟城市繁榮度一樣虛幻、飄渺、Utility很...低...
     
  3. 民生:這個項目相當重要,是取得極稀有高潛力市民的最有效管道。何謂市民的潛力這點我們會在「記帳城市的人力資源經濟學」提到。但對初入門的使用者來說,正確地知道應該優先使用金幣的管道,是重要的。那麼民生跟財政誰比較重要呢?這點並不困難。因為升等市政中心民生的邊際成本,遠遠大於財政所需。可能要升過好幾等財政,才存夠門檻來開放上限額度到民生升等所需的金幣額度。理性的人,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策略了。

說明至此,希望使用者能夠充分地了解市長的職責,絕對不是過度投資與炒地皮,而是維持城市的紀律(打卡鐘),以及發展城市的潛能(市政中心─財政˙&民生)。接下來後續的章節,就會進入對這個應用程式更加恭維的「人力資源與經濟學」啦!!

註釋:每連續登入七天,會額外獲得的建築物。除了獎勵的當天觀看廣告獲得加倍獎勵之外,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獲得。且不占建築工的額度。常見的是「巨石陣」。可以合成,但沒有盈利能力,且會造成通貨膨脹。

Ch.1 建築工與領土的誕生

CH3通貨膨脹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R de Cipher 的頭像
    HR de Cipher

    HR de Cipher 時光解密

    HR de Cip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